影響重大的二代健保修法,立院朝野黨團昨天下午達成初步協商共識,將於下周一進行最後協商簽訂結論,下周二(七日)進行逐條討論,有爭議條文則交付表決。立法院長王金平與藍綠雙方都已表態:下周二即使挑燈夜戰,也要進行三讀。
現行全民健保收費方式是以「人」為單位,民眾分為多種身分,透過雇主或所屬戶籍機關等方式投保。二代健保則完全改變收費方式,比照綜合所得稅,改採「家戶所得」為計算保費的方式。因此未來子女眾多的夫妻,與不生小孩的「頂客族」,雖然兩個家庭總人數不同,但只要兩對夫妻年收入相同,兩家保費都相同。
由於兩代健保計費方式差異極大,全民健康保險法幾乎整本重修。昨天立院朝野黨團與行政部門,從上午協商到下午。全程參與的衛生署長楊志良會後對記者表示,朝野協商氣氛良好,雙方把修正草案條文都念過一遍,爭議的部分就保留,總計有廿案需要表決,其他八十六條都有共識。
原本國民黨團提議,因為條文太多,可以先把沒有異議的條文通過,下周二再表決爭議條文。不過,民進黨團堅持,應該達成協商結論後,再進行二、三讀流程。最後綠營主張獲勝。雖然朝野昨天都發出動員,但一整天並未進行全民健保法的修訂。
即使藍營內部,也對行政部門的二代健保規畫內容有意見,下周二的修法,會不會仍出現變數?王金平強調,先前八月的臨時會,朝野立委就已經協議必須在十二月七日之前完成三讀,無論如何都應該在七日完成修法,即使條文眾多,也要挑燈夜戰。
國民黨團書記長林滄敏也表示,當天一定會完成二代健保修法,不然「會被罵」。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說,對於爭議條文會堅持表決,但一定會讓修法完成。
【聯合報╱記者程嘉文、林新輝/台北報導】2010.12.04 03:03 am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1/6013889.shtml
費基擴大督保盟批不公 學者:比一代進步
回覆刪除目前在立法院協商的二代健保法朝野共識低,費基內涵、保費收取、藥價問題、差額負擔等爭議不休;民間團體與學者對部分保留條文,也持不同看法。
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,依照目前計入所得的標準,變成「有錢人的錢,應收的到卻收不到,沒有錢的人,還被推估出所得」,她舉例退職所得、可課稅的海外所得不納入,房地產及證券、期貨交易所得,政府雖可掌握,也不納入計算保費的所得,卻將勞工資遣費納入;實質無所得的失業者、家庭主婦加入國民年金、老農農保推定所得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,卻看不到地下經濟族群,如職業工會所得。
前健保局總經理、景文科技大學教授朱澤民也說,國民年金的「所得」,並不是真的投保薪資,不應納入;二代健保本為打破職業別,反而回到原點。
不過,健保局則回應,目前第一代健保條文中,就有類似條文,勞保、公保保多少,健保就保多少,國民年金保險者也如此沿用,並非二代健保新制。
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朱顯光說,雖然仍有很大爭議,甚至牽動稅制改革,但二代健保論家戶所得、費基擴大,仍相對比一代健保進步;因此,朝野不要再將二代健保「擱著」,而是盡快通過後,朝更進步的三代健保改革。
【聯合報╱記者劉惠敏、張耀懋/台北報導】2010.12.04 03:03 am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1/6013891.shtml
莫忘健保初衷
回覆刪除衛生署為了解決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,積極推動修法,透過調整保費計費方式,讓全民健保能夠繼續照顧民眾的醫療需求。但相關修法在立院碰到阻力,立委的爭議的重點在,他們太著眼於健保保費的公平、保費開銷的防弊,忘記當初建立這套制度,是為了照顧全民醫療需求,是兼有社會福利精神的社會保險制度。
全民健保採取風險分攤方式,解決人民疾病醫療的負擔,這套保險制度,許多先進國家不是沒有魄力推動,或是阻力太大無法推動,台灣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卻能建立這樣的制度,大概是實施九年國教以來,影響台灣人民生活最深遠的一套制度,自此民眾不再擔心沒錢治病。
健保制度的目的是要照顧人民的醫療需求,它的基礎是保險,但為了顧及弱勢,加入社會福利色彩的保費補貼政策。立委對於健保修法,目光太集中在如何公平收取保費,希望能找到一套大家都要出符合個人財務能力的保費的制度,還要想一套防弊制度,希望能牽制日漸龐大的醫療產業攫取健保保費支出。
但是這些可能很重要,但是可以慢慢推動修法的事情,卻纏繞在立委心中,讓立委完全忘了健保照顧人民的初衷,才是這套制度最根本的精神,全世界的稅制,沒有一套讓大家皆大歡喜,各種方案的收費方式,也很難盡如人意,我們的國會卻把精神花在這些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上面,浪費時間。
延續全民健保制度,才是對最大多數人有利,立委只想防弊與公平,這種民粹思考無助解決健保財務問題,反而延宕解決問題的時機。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,可以逐步修法解決,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健保財務危機,立委袞袞諸公請拿出你們的魄力與見識。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高凌雲/特稿】2010.12.04 02:40 pm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1/6014186.shtml